
對於永大經營積效這麼好的公司,當傳出公司派需要奧援時,有不少企業也都逃出橄欖枝,據悉,當年除了日立,永大股東的「OTIS」(美國奧的斯電梯公司)及瑞士「迅達電梯公司」,都有意成為許作立的盟友,掌握永大的經營權,許作立最後選擇日立這位「老夥伴」。

一名永大退休老員工說,永大成立時,日立就是持股20%的大股東,以技術合作方式在台灣產製電梯,永大曾經辦理增資,日立當時沒有跟進,股權稀釋剩下10%,不過雙方關係都還不錯,「永大赴大陸後,計畫用自己的技術成立品牌,日立認為此舉會壓縮到技術授權收益而不悅,彼此關係漸漸疏遠。」

另一名永大老主管則指出,許作立找上日立,是因為「全部豁出去」,「一是對堂弟許作名的痛心,二是無財也沒心力面對這場前所未有的經營權難題。」

知情人士表示,許作名去年成功以持股少數拿下經營權後,日立以大股東身分提出「財務部門由日立這方人員進駐」等數項要求,許作名連一項都沒答應,雙方之間已經沒有信任感,「日立最快極有可能在明年一月召開臨時股東會,並進行董事會改選,趁機換掉許作名。」
此外,該知情人士從「資金」角度分析後認為,「寶佳錢多,但也沒有日立多!」他表示,寶佳集團副總裁林家宏操盤的300億投資規模,已投資許多案子,每個案子能分多少?絕不可能像日立一樣拿出100億元。「最好的局勢是兩邊坐下來談,寶佳要的並不是經營權,而是經營績效,這一點與日立看重永大是會賺錢的公司,如出一轍。」
面對日立來勢洶洶,許作名等當權派該如何應變?一位熟悉公司經營權的法界人士表示,「當權派可以透過私募方式增加持股,稀釋對手股權,但此方法須經股東會特別決議,而就目前持股來看,當權派只有約2成,對手卻有約5成,雙方落差不小,私募成局難度頗高。」
針對永大經營權之爭,永大董事長許作名表示:「過去的事就無須再提及,作為一個企業家,應該注重現在公司治理與著眼未來目標。如何讓永大重返2013年至2014年全球前10大電梯品牌榮景,才是念茲在茲的目標,過往的事早已拋諸腦後。」
許作名還說,3年前離開永大,「因許作立董事長用人不當、戰略錯誤,導致業績大幅滑落,不知為何而戰才選擇退休。」後因寶佳認為他在大陸打拼有輝煌成績,探詢他的意願後,才展開重整發展永大計畫,而日立的公開收購價從60元調到65元,再調高到72元,就是對這兩年新團隊業績的肯定。
寶佳則回應,「原始團隊放棄經營前,公司虧損嚴重,最後他們應是賣給日立,所以無經營權之爭。日本人遲早會拿100%、下市永大,在他們的公開說明書上有白紙黑字,賺的錢會匯回日本,使台日貿易逆差增加,還會裁員,這都會傷害台灣,而我們新團隊進來兩年後,永大員工還加薪五%,沒有半個台灣人受傷吃虧。」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