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8年4月10日9點,胡適在台北南港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。此時作為正副元首的蔣介石和陳誠竟然都來了。蔣介石致詞說:目前所有目標在反共復國,希望今後學術研究配合此一目標,而大陸正在「破壞我國固有之傳統歷史與文化」,中共批判「胡適先生之思想及其個人之德性」,更是「摧毀我國倫常道德之一例」,希望「教育界、文化界與學術界人士,一致負起恢復並發揚我國固有文化與道德之責任」。
但胡適是五四運動、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,忽然要負起「恢復固有文化與道德」的使命,未免有些唐突。胡適說話了:「我們的任務,還不是講公德私德,所謂忠信孝悌禮義廉恥,這不是中國文化所獨有的,所有一切高等文化,一切宗教,一切倫理學說,都是人類共同有的。總統對我個人有偏私,對於自己的文化也有偏心,所以在他領導反共復國的任務上,他說話的分量不免過重了一點。我個人認為,我們做的工作還是在學術上,我們要提倡學術。」這等於是公開否定了蔣介石的說法,當場給他難堪。
《自由中國》雷震案發生後,胡適特別去拜訪蔣介石,為雷震求情。蔣介石不為所動,這讓胡適非常傷心。而蔣介石也很妙,他只敢在日記裡罵,可檯面上仍是敬重有加。胡適生日,他一定和宋美齡請吃飯,飯後再一起喝著咖啡聊天。
「蔣介石真是微妙啊。竟然這樣敬重胡適!即使他愛恨交織。」
幾年前大陸學者資中筠教授來台訪問,我談起了這段歷史,笑說蔣的性格矛盾。然而她說:「這是性格,但也反映了不同的價值。這是蔣介石特別的地方,他知道在權力之上,還有一個更高的價值。那是知識價值,會做最後的裁判,所以他知道敬重。但對革命家像毛澤東來說,他用革命打倒了一切,自己創造了價值,他相信權力是一切,就不再相信有更高的價值了。因此他不會敬重知識分子。所以反右、文化大革命才會發生。關鍵是蔣介石知道,在權力之上,還有一種更高的價值。」
資中筠先生的說法,讓我深深信服,也讓我對蔣介石有了「另一種凝視」。是的,不僅是蔣、毛,對任何一個時代的執政者,都應該知道,在權力之上,還有更高的價值。那是最後的裁判。(作者為作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