採‧訪‧線‧上-金融股投資人 要學習的新功課 | 焦點新聞 | 20230316 | match生活網

焦點新聞

採‧訪‧線‧上-金融股投資人 要學習的新功課
中時新聞網     2023/03/16 04:10
 金融股向來是存股族心中的存股首選,最主要由於獲利穩定性較其他產業來得大,例如,比起電子等其他產業容易因為景氣循環而影響其產業競爭力、獲利不易穩定,金融股過去十年來獲利相對穩定,而且現金殖利率亦在一定水準之上,這使得金融股一直受到存股族的青睞。但現在情況則不一樣了,美國聯準會(Fed)過去一年來的大幅升息,改變了一切,也使金融股投資人必須比以前做更多的功課,否則不只存股夢碎,還會直接住進「套房」不知何時脫身。

 Fed升息,不但終結了長達快20年的寬鬆貨幣政策,也掀起國際市場翻天覆地的變化,最直接的啟示錄,就是上周美國在短短兩天之內,就有Sivergate與矽谷銀行(SVB)兩家銀行因為升息而不堪投資虧損倒閉,甚至引發市場對金融系統風暴再起的憂心。以SVB為例,儘管是一家排名全球200多名的銀行,但不論是客層或固定收益長天期的債券投資過於集中的情況,使其終究無法逃過倒閉的命運,可見深入了解一家金融機構的營運結構,在市場動盪不安之際更加重要。

 由於市場資金從寬鬆變緊縮,自然會影響到有價證券,包括了股票、債券價格的變動,尤其家大業大的大型金控,經常滿手的海外債券或股票,在過去市場資金寬鬆,大家競相放大財務槓桿來擴大投資之際,手中的海外資產還能當成「提款機」,想要美化帳面獲利數字時,多賣幾張債券或股票,就可變現,投資者看到公司配發的現金股利也心滿意足。但如今時空情境整個逆轉,過去這些被當作提款機的海外債券或股票投資,因為Fed利率政策轉變,反而使大型金控面臨龐大的跌價損失,甚至迫使金管會不得不透過修改監理規則來為其解套、救急。

 面對市場種種劇烈的變化,身為金融股的投資人,自當有所警覺,未來在投資金融股時,除了看表相的獲利之外,金融業者在業務上的布局也必須要嚴加關注,甚至這些投資上的風險,比起放款風險來得更大。

 那麼,投資人該觀察什麼?除了投資標的本身的評價之外,投資天期的長短,資產配置的部位,到底持有到期,或是放在交易項下可隨時進出,裡面都有影響獲利表現的學問。另外新台幣匯率未來的表現,也是重要的觀察指標,匯損一旦壓下來,對金融業的獲利影響也非常驚人。比起以前只看金融業者交出的獲利表現,金融股投資人現在起真的要自立自強,仔細觀察內裡的業務結構,才能好好為自己的投資權益把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