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林佳靜教授表示,機構的職責在於妥善照顧住民,但家屬往往是照顧計畫的決策者,如其中夾雜複雜的家庭關係與心理因素,為住民所做的決定往往讓工作人員陷入同理心與專業抉擇的兩難,常需不斷與家屬溝通協調,耗費更多的時間及精力去應付家屬需求,造成工作人員的耗竭及心理負擔。
他說,與家屬溝通的重點在於還原住民的需求,家屬雖有表達意見的權利,但機構滿足的是住民的需求,而非家屬的慾望,溝通不是為了利益交換。工作人員切勿承諾做不到的事情,且不論正式或非正式溝通,都建議留下紀錄,避免日後對簿公堂卻出現羅生門的情形。

林佳靜教授亦別傳授與住民及家屬溝通前可以掌握5個要點:「有備而來」、「有所規劃」、「有憑有據」、「有所企圖」、「有模有樣」,如果運用得當,相信大多數溝通問題應能迎刃而解。
彰化榮家主任史浩誠表示,本家重視職員工權益,期透過專家學者的意見,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各專業領域人員理解,為陷入膠著的個案服務找到一絲解決問題的曙光。

史浩誠說,聽別人說話不難,但要「懂」得聆聽,可就不容易了;許多人因為聽的習慣不好,留給他人不好的印象,因此造成誤會甚至是關係破裂;本家持續秉持著以人為本的理念,達到住民、家屬與機構三方皆贏的局面,營造一個優質及永續經營的工作環境。
(資料來源:觀傳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