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絮語/梁征 | 生活新聞 | 20230924 | match生活網

生活新聞

中秋絮語/梁征
台灣好報     2023/09/24 10:52

梁征

中秋將至,施工一線有這樣一群人正奮戰著,他們雖然不能和家人團聚,卻依舊有屬於自己的幸福。

“爸,我在專案很好,您們要注意身體!”這是今年剛入職的小娟打給家人的電話。對於一個女生來說,這是她獨自在外過的第一個中秋節,想家之情不言而喻,專案部的關懷讓她體驗到了家的溫暖,她早已把專案當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個家。晚上專案部會組織全體員工會餐,食堂的師傅做了一大桌豐盛的飯菜,歡聚一堂,自娛自樂,歡歌笑語不時的從食堂傳來,餐桌上,領導表達美好祝願、同事相互間開心的聊著天,讓大家產生“不是一家人,勝似一家人”的感覺。

“媽,我們專案部趕工期,今年中秋就不回家了,等過年再回去。”這是一名職工的心聲。工地上的人,由於特殊的工作性質,每年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數,他們暫時不能與家人團聚,但是想想在未來能夠回家見到家人,就有了幸福的堅守和希望。他們看著窗外的圓月、聽著耳邊的同事高談闊論,臉上洋溢的笑容是那麼真誠可愛。

“馬上過節了,為了能多給娃掙錢不回家也蠻好!”這是一名勞務工人的獨白。老師傅說他在這裏一切都好,等專案完工了就回家去。他們的端午節、中秋節、春節基本上都是在工地度過的,皎潔的月光下,同事們就著啤酒、喝著情懷。看著這些常年在工地打拼的工友們,他們賦予了工地更多柔情和活力,特別是他們拘謹的笑容,讓我內心總覺得柔柔的、暖暖的。

秋意漸濃,當白日的晴空愈來愈寥廓,當夜晚的月亮越來越顯露出它圓潤明亮的一面,中秋,便悄悄地來了。在專案部,經常可以聽到“你有多少個中秋沒回過家了?”的中秋問候。每年這個時候,腦海裏都會想起唐代詩人王維的那句“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”,細細品味詩中描繪的場景,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和家人共度中秋的時光。同一輪圓月下,上演著千萬家庭的團圓故事,那一窗窗帶著歡聲笑語舉杯的身影,此時在我的腦海中盤桓不去。

“細數十年事,十處過中秋”,這是宋代詞人範成大《水調歌頭·細數十年事》裏的一句詞,也是一線建築人最真實的寫照。中秋最美是團圓,但對於建築人來說,他們四海為家,他鄉也是家鄉,一次次與家人錯過這綿延千年的團圓約定已是常態。月上柳梢,中秋將至,借著圓月,向遠方所有在背後默默奉獻的家屬們送一聲節日的問候,也向身邊所有堅守崗位、奮戰一線的勞動者表一份敬意:但願人長久,千裏共嬋娟!

(資料來源:台灣好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