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親的中秋節/張理坤 | 生活新聞 | 20230924 | match生活網

生活新聞

父親的中秋節/張理坤
台灣好報     2023/09/24 10:48

張理坤

每到中秋,父親就忙得不可開交,超市裏提回一兜兜月餅、一塊塊豬肉、一瓶瓶白酒,裝進禮盒花花綠綠的,載著全家人走街串巷,東村的舅舅妗子、西寨的叔叔嬸子、本家的大爺大娘,七大姑八大姨,每到一家都是歡聲笑語熱情洋溢,那種喜慶絲毫不遜色於年底大戲。我頗有些不以為然,父親總是意味深長告訴我:這便是中國的人情世故,親戚常走動,不然就生分了。

父親是這麼說,也是這麼做的。他大學畢業跳出農門,在城市裏安家落戶幾十年,政府部門兢兢業業有口皆碑,但是對老家的事情從未怠慢。我老家在窮鄉僻壤的鄉村,祖祖輩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,祖父母一直在耕耘不輟,耄耋之年身體康健,故土難離,他們依然不肯放下農活,侍弄菜園、養雞養鴨,自給自足樂在其中。父親一有空閑便趕回去陪伴老人,打掃庭院、收拾房間,端茶做飯,照顧得無微不至。祖父愛喝口小酒,父親就精挑細選低度酒、養生酒,炒幾道拿手菜,村頭老店撕一只燒雞,爺倆兒嘮的熱乎喝的痛快。逢年過節,他總記得帶好祖母喜歡的年糕點心,也備齊了豬牛羊肉,還有幾箱老酒。這時候他好像一下子回到了青年時代,活力滿滿精神抖擻,哄得老人笑顏逐開,逗得兒孫們歡天喜地。父親是家裏的頂樑柱,中秋節裏除了母親的忙碌,就屬他操心勞累。

每次返鄉,一進村口,他便會早早拿出煙,遇到鄉親們“叔伯大爺”喊得格外親熱,左右開弓一根根香煙遞過去,我和弟弟也學著滿臉笑容面對一個又一個陌生的面孔,一聲聲小名鄉音盈耳,自然忙不迭回應著。父親古道熱腸,平時逢著村裏紅白事他都沖在前頭,即使距離很遠,只要哪家需要幫忙出錢出人從不含糊,因此彙聚了一批熟悉的朋友。父親前腳一到家,後腳就有人登門了,中秋夜的月餅他往往匆匆打開,便和朋友們茶酒人生了。老家大小事兒從來不用我出面,父親一個電話、一個招呼很多時候就安排妥當了。我曾經驚詫於他的影響力,卻不知道他幾十年如一日的操持只是為了讓我和弟弟安心工作,原來風風雨雨都是父親瘦削的肩膀獨立支撐!

早些年,我十分憎惡父親的嗜酒,如今他身體大不如前聽醫囑已經戒煙戒酒了,此時反倒釋然了:我從不抽煙,對酒也是敬而遠之,大概源於父親而產生的偏見。我至今記得剛結婚那幾年中秋節,我載著沉甸甸的酒箱回父母家的情形,父親高興得像個孩子滿臉紅光,從酒櫃裏取出珍藏的小酒碗兒,爺倆兒推杯換盞小口咂摸,難得敞開心扉聊個痛快,家長里短舊有的成見一瞬間煙消雲散。等到我的孩子出生,舉家搬遷,離父母漸遠,慢慢成了節假日的團聚。

每年中秋,不等我們彙報歸期,父親早早打來電話,說給孫子孫女們有準備了驚喜,家裏該買的全都買齊,叮囑著安安全全回家。等闔家團圓了,他早早張羅好飯店、點了一桌子豐盛飯菜,兒子愛吃的紅燒肉,兒媳婦喜歡的精緻小炒,孫子孫女們青睞的奶油甜點,一樣都不曾落下。每次開飯前,他都習慣講幾句,我們也習慣了聆聽,之後舉杯同慶,祝福祖國繁榮昌盛,祝願家人幸福安康,白酒辣辣地漫過喉嚨穿過腸胃一路暖暖的。

現而今,祖父母年過九旬,父母已近古稀,中秋聚會演變成了四世同堂,姑姑們也都如期而至。白酒變成了茶水果汁,美味佳餚更勝從前,只有熱鬧依舊、祝福依舊,團團圓圓的濃濃親情依舊。

(資料來源:台灣好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