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2年成千上萬的觀眾,參加了洛杉磯奧運會的開幕式,在1900年至1928年間的夏季奧運會從未短過79天,自1932年開始,奧運規定必須在15至18天內完成,當年也是第一次為選手建立奧運村,值得注意的是,當時還是日本殖民的台灣,第一次派出運動員參加奧運,由田徑選手張星賢代表參與。
1936年在柏林舉辦奧運會,開幕式由納粹領導人希特勒主持,起初希特勒想阻止猶太人參與此次的奧運,但在奧委會的壓力和抵制的威脅下,猶太人和所有種族都能順利地參加,並且在比賽期間,柏林清除了最明顯的反猶太宣傳,柏林的酒吧甚至被允許播放爵士樂等禁止音樂,這也是希特勒的宣傳政變,想要向世界展示「納粹政權」是公開和公平的。
在歷史上,奧運唯獨在1940年和1944年停辦,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,連著兩年的奧運會被取消,直到戰爭結束後恢復賽事,且於 1948 年在倫敦的溫布利體育場恢復舉辦。
1960年的羅馬奧運,當時的中華民國以「台灣」的名義參賽,並且台灣的田徑選手楊傳廣,在十項全能中獲得銀牌,此枚獎牌除了是台灣第一枚奧運獎牌,也是當屆唯一拿到田徑獎牌的亞洲運動員。
1964年首次於亞洲舉辦奧運並由東京主辦,此次為日本舉行奧運增加了柔道和排球的運動項目,而日本也在當屆柔道項目中,一舉奪下三枚金牌。
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,於7月27日凌晨發生了恐怖襲擊,當時亞特蘭大市,在百年奧林匹克公園發生致命爆炸事件,造成1人死亡,100多人受傷,四年後的雪梨奧運會上,也因為前一屆的恐攻事件,讓澳洲在會場的安檢檢查上,變得相對嚴格許多。
從1896年的第一場奧運,至今已超過百年歷史,比賽的運動項目也從原來的九項增加到33項,不論經過多少年,奧運帶給人們的感動歷久彌新。